早上从公司出发,我穿过整个东城到达了牛山——张淑英家所在的社区。出发之前了解到,我们的采访对象今天将独自探访牛山社区的一名五保老人——张伯,于是我提出一同前往,希望在活动中更好地了解采访对象。
之前一直没与淑英会过面,但是从她电话中的语气已经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一位爱心满满的志愿者,话语里尽是温和善良。我开始期待对她作更深入的了解。
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我比自己原定的计划晚到了两个小时,心里很是抱歉,担心由此引起淑英的不满。淑英显然未对此事介怀,依然积极热情配合我的采访。
一起走去张伯家的路上,趁机和她聊起了关于志愿者工作的经验和感受。
于是,开始了解到,淑英现在正在上高中,处于一个学业比较紧张的时期,去年开始加入志愿者组织。问起她加入志愿者的初衷时,她说那是她从小的愿望,源自于从小对这种奉献精神的崇敬和渴望,也来自于周围同学的影响,她很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里。由此,我们展开了一段关于志愿者工作的深入探讨。
从中心提供给我的信息上了解到,暑假期间淑英参加活动较为频繁。提起她对所参加活动的感受,她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当交通协警那一段经历。那天晚上下了大雨,他们和协警就这样站在马路边,没有任何的遮雨工具,每个人都没有退缩。他们都觉得,此时更需要他们,因为行人开始奔跑,开始不遵守交通规则地横穿马路。在那次活动中,淑英感受到了集体和纪律的意义,真正理解了奉献的伟大。
提到她在活动中遇到的难题时,淑英向我谈起她在探访老人和小孩中体会到的差别。她说很多志愿者更愿意去探访小朋友,因为小朋友没有戒心,一个小游戏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他们很快就能接纳志愿者;但是探访老人要更艰难和枯燥,因为老人的敏感、戒备或者孤独。难点在此时就凸现出来了。她说解决探访老人遇到的难点,在于摆正心态,把自己看作老人的朋友,而不只是一位施舍同情的爱心人士;同时,遇到尴尬问题出现冷场的时候,需要及时巧妙地转移话题。
淑英对活动经验的总结让我觉得她确实是用心去参与了所有活动,而且每次都是带着爱。对于志愿者们在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她给出了这样的一些建议:在活动中明确目的、摆正心态,坚持认为我们确实是在奉献,在快乐地付出;只要我们开心积极地参与了活动,就能在活动中收获更多的开心。
刚加入组织,淑英也会感觉到管理方面略显混乱,但是发现只要每个人都投入、主动地在活动中担当好角色,组织就会显得有序。同时她对组织的管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中心能提供等多的培训机会,让志愿者做得更好更专业;加强对既有志愿者的管理,使更多志愿者能真正发挥作用。
很快到达张伯家,我们结束了原来的话题,开始与张伯进行交流。淑英已探访过张伯几次,因此很快就与张伯聊开了。刚开始我只是观察他们的聊天,偶尔说上几句。
整个探访持续将近三个小时,淑英在这过程中能把内容和气氛控制得很好。因为淑英想以朋友的身份探访张伯,所以一直没告诉他义工的身份,以前淑英和社工为张伯联系了义诊,让张伯误以为他们是医托之类的人,已对他们产生戒备心理。淑英从张伯的言行上能清楚地了解到这些信息。于是这次探访中,淑英再提起这个话题时,也是小心翼翼,并努力表现得友善。
张伯喜好烟酒,淑英劝张伯尽量减少烟酒的分量。这些表现让我觉得她是掌握了很多与老人交流的技巧的。她的语气、语速、一举一动都让人觉得她已经是张伯的朋友。她会挑老人喜欢的话题,她会聆听会关怀,她会微笑着回应老人的每一句话。
探访结束的时候,我看到了张伯与我们说再见时的不舍,我知道淑英是成功的,最起码她取得了进展,让张伯已经慢慢接纳我们的爱。我们都不是英雄,但是我们都在用爱守护着社会,守护着每个需要安慰和渴望交流的心灵。而我们的志愿者张淑英正代表了我们倡导的默默爱并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