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空降战役”闽籍健儿罗定机场创造人间奇迹 ——美籍教授张豪谈抗战中的“罗定空降战役”
日前,在厦定居的原厦大美籍客座教授、拥有美国伯明翰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的张豪博士,两度在其寓所约见本报记者,向我们独家披露了一段经他上下求索打捞出水的久被湮没的抗战秘史。 1945年春天,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战事节节胜利。三月攻占琉球岛,距离东京只有440海里。中国军队也于4月27日发动了湘粤桂总反击战,至7月24日即连续收复了南宁、柳州、桂林重镇。日寇连忙收缩兵力,命令其在广东的部队迅速向北撤退。 7月30日,日军130师团12000余人,由海南岛和雷州半岛启程,星夜向罗定机场开进,妄图由此空运与其华中部队靠拢。在昆明,成立不久的中国陆军突击总队司令部,命令上校张博(福建邵武人,黄埔八期毕业)立即率领从印度密支那基地受训归来的第一伞兵突击大队夺取机场,截断敌人空中逃路。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伞兵空降作战。凌晨3时,张博率队登上7架运输机,在马达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蓦地升上了夜空。机群飞抵罗定机场上空,600健儿借助黎明前的黑暗,鱼贯跃出机舱,直到快近地面方才张伞。他们以猛烈的火力,将守备日军全部肃清,然后迅速抢占指挥塔、机库。 夺占了机场,张博立即命令炸毁跑道、油库,然后利用机场崇山峻岭、河流环绕的有利地形。迅速抢修阵地,埋设地雷,将日寇第130师团堵在山外。 从7月底至8月12日,他们与日寇130师团大战旬日,毙敌1000多人。在短兵相接的格斗时,张博亲自手刃一名鬼子中佐大队长。可是,他们却为20倍于我之敌团团围困,张博膝盖中弹受伤,仍英勇指挥,奋力杀敌。 1945年8月13日,战场忽然寂静,迎面的敌兵展现出一片白旗。张博以为日寇在招降,他下令战士们各写遗书与家人话永别。正当大伙慷慨悲歌之际,无线电传来大好讯息:“日本向盟国无条件投降了!” 满身血污、疲累不堪的张博,奉命庄严宣布:“我代表中国军队,正式接受了130师团的投降……” 数天以后,在昆明住院养伤的张博,收到中国陆军突击总队司令马师恭的嘉奖令:“兹有本部第一大队上校大队长张博,于三十四年七月间率领第一、二、八、九、十队参加湘粤桂总反攻,在广东罗定机场与当面敌130师团血战旬余,被敌数度包围夹击,在战况极呈恶烈之中,奋勇用命,机谋果敢,从容应战,毙敌官兵千余员名,战果辉煌,终能挽救危局,确保阵地,殊堪嘉奖……” 作为抗日将领张博的儿子,张豪小时曾听父亲谈起此事,但由于国民党的《民国史》和《抗日战争史》未曾记载,毕业于台湾国立大学历史系的他,当年不敢轻下结论。1970年11月13日父亲去世,他在整理遗物时,才发现了奖状和在罗定机场缴获的指挥刀、军大衣等战利品。于是,他亲赴屏东鸿翔部队驻地,访问父亲生前老部下;并到日本防卫厅战史室查阅《昭和二十年支那派遣军》一书,书里记载从“反方视角”印证了罗定之战史实。 从1970年迄今,张豪教授多次向台湾当局反映,希望罗定之战能够列入战史,但“内政部”的答复明显是在踢皮球;1986年7月28日《台湾日报》报道了他的公开呼吁后,此事依然没有下文。1989年,张豪教授愤然将父亲缴获的日军指挥刀捐赠给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是对国民党的极大讽刺!1997年,张豪根据父亲生平撰写的话剧《罗定风云》在旧金山公演,引起轰动。 作为历史学家,张豪教授在厦时喜欢看本版文章,故委托记者表达他至诚的祈求:如有今仍健在的当年勇士看到本版文章,希望能够通过我们与他取得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