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寨有个好听的名字:尧古,村寨依山而建
村寨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很久远的木屋
这座木屋应该是村寨里最新的的一座了,当晚我们就住在里面,住在一个老乡家里,晚上我们还躺在天台上,
看星星呢!都不记得上次看到漫天星斗是多久前的事情了 ,这里还有个风俗,家里来的客人,不管是不是夫妻两个,都是不许男女在同一个房间里睡觉的,很有意思
田园村庄特有的摆设吧
公路修的非常好,前方的小房子应该是保护区的收费口,这么棒的景色,门票才50元,而且这50元只有很少的部分真正投入到保护区的维护和建设中
好幽静的地方.
住在好山好水的地方,人会是什么样的呢?
村里的孩子,还有两个大人,都聚集在这里
发现他整个下午都在这里忙活着
80多岁的老爷子,鹤发童颜
尧古布依族古法造纸术:尧古造纸,传承千年,至尽仍为当地村民的副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所造的纸多用于制造冥币,供乡民敬老祭神所用
个很不好看的大坑用处极大,造纸是这样的,先从山里砍来竹子,就泡在这个大坑里,经过很多天(具体多少天,还要放什么辅料进去我就不清楚啦)
把泡好的竹子捞出来,用刀砍,砍,砍...越碎越好
然后再用这个把砍好的竹子碾碎,我!一边赶牛,一边把碾好的往里扫,这活还挺累,一直转圈,
牛没晕,我先晕了,我还问人家,牛自己转就行了,还用人干什么,难道牛没人赶着就不走了?
结果被人家笑话,那是当然,牛也知道不干活舒服!
把碾碎的竹子拿到在这里来,图片上很粘稠的东东是一种植物泡成的,在这里做黏合剂
把竹子和黏合剂都倒在这个池子里,搅~~
看看,这样的还不能用,把它们成捆的,用东西把里面的水压出来
晒~~
晒好的纸就剩下后期的制钞工序了,原来这纸是用来制造纸钱币的,只不过不在我们这个世界流通的
冥币上每排7个刀刻纹饰潜喻:"生老病苦死生老"意在求神保佑先辈在轮回转世后,生生不息,平安长寿
这就是我们的造币专家
看他的笑多开心,每次看到这张照片,都觉得他的快乐就是如此的简单
纺线,这个在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家也有,但今天才看到它是怎么纺出线的,我也试了一下,根本不成
织布,好象看着简单,自己试试不成啊!
当地自纺自织的蜡染布是这样先绣出来,再进行蜡染
这布真的很漂亮,我们喜欢的不得了,听老奶奶说,这样一块布要一个多月才能做出来,我们问了价钱,
260元,觉得有些贵,但的确不容易,我们不好意思砍价,而且拿回去不管自己用还是送人,
总觉得不好用,也就没买,也许这是我们该和他们沟通的地方,
山外面的人想把什么样的纪念品带回去,其实只要用这些漂亮的蜡染布做成
小钱包,小背包,或桌布...便宜一点卖,我想一定会大受欢迎的,就能改变他们现在的生活,
而我们看到的,他们这么漂亮的布,摆在家里,天好的时候会拿出来晒晒,可惜了...
在最后一天的交流会上,我们好几个队员都提出这个问题,让当地的居民怎样过上更好一点的日子
编竹筐的爷爷,一脸憨憨的,真诚的笑,他的竹筐卖的很便宜,这么大的一个,只卖10几元吧,
他还告诉我们,有个人要买他5个竹筐,结果编好了,人家又不要了
我们在人家玩了很久,他们都特别热情,来张合影留个纪念吧,小石子发了两张了,我再发一张大家都阳光灿烂的笑脸的一张,包括爷爷奶奶...哈哈
悠闲的走来一只鸡
晒的应该是烟叶子
这应该是当地政府帮村民们建的沼气供电,这里有些人家是用沼气取电的
灶,厨房
还记得你家的那台黑白电视吗?
墙,镜子,对联,很久远的话了
吊角楼,老巷,举着相机的那就是摄影师
源源不断的泉水,这应该是他们的母亲泉,这水好清,好凉啊
这是泉的名字,你认识这两个字吗?
我们的队员和泉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当地人就是在这里洗澡洗菜洗衣服的
我们的喧闹过后,这里又归于宁静,看见刚才被我赶着的那头老水牛了吗?竟然悠闲的在泡澡呢
安静的小村庄...似乎一切都静止了一样
我一向觉得, 一次旅行是否完美,是否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和回忆, 要看是不是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而在这三者,"人和"又就最关键的,志同道合的同伴和淳朴善良的当地人一定会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最美的回忆.
在茂兰保护区的这几天里,我们和当地的原住民有着几次短暂的接触,看到他们的生活,感触很深,
也深深被他们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而打动,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原住民族是布依族
从网上找到下面的资料,了解一下布依族
布依族
布依族是历史悠久的一个少数民族。一般认为布依族是古代“百越”中的一支,与壮族同源。有人还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日布依族可能有渊源关系。历史上布依族常被称为“夷”、“苗”、“仲苗”、“仲家”、“仲蛮”等。1953年根据本民族意愿,才统一叫布依族。布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过去没有文字,一直使用汉文,1956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布依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居住与饮食
布依村寨多在平坝、河谷或依山傍水处,四周环抱着古老的“风水树”和茂密的竹林。一般每个村寨住着几十户以至几百户人家,房屋有石板房,楼房和半边楼,主要建筑材料是木材,大多用石板盖顶,别有特色。堂屋内、一般都有神龛,左右两边隔成灶房、卧室、客屋等,设有火塘,主要作取暖之用。寨中或寨边修有土地庙,过去以敬山神菩萨,也是聚会议事的地方。
在饮食上,一般以大米为主,高山和干硗地方则以玉米为主。布依人善喝自酿的米酒和玉米酒,度数低,俗称“便当酒”。肉食以猪肉、狗肉和牛肉为主,逢年过节喜吃糯米粑、糯米饭和喝糯米酒。酸菜是饭食中不可缺少的。吃狗肉更是布依人的一种嗜好,来了宾客或是过节,狗肉是上等款待和上等佳肴。
节日和服饰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一些和汉族相同外,如春节、中秋节等,另外如“六月六”、“三月三”“了年”更具有民族特点。“六月六”是最隆重的布依传统节日,其来历有“祭祖”、“祈丰年”、“玩山”、“歌节”等说法,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这一天,家家户户或宰牛或杀猪或打狗,特别要包粽子,祭祀祖宗。妇女们背着粽粑,抱着鸡,走亲访友,男人们则在寨中聚会,端杯畅饮,制定寨规民约;男女青年新装艳服,手拎箫筒、二胡,口吹木叶成群结队聚集于旷野或某个寨子对歌、赶表、丢花包。
布依族的服饰在颜色上喜用青蓝、白等色,布料基本上都是蜡染布和布依纳锦,男子青壮年喜包头帕,头帕有米纹和纯青两种,衣服为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裤子为长裤,裤筒较大。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或长衫,布统袜。妇女服饰样子较多,但一般都有“扎万”,布依语是指礼服的礼帽,礼服包括衣裳和裙子,都是丝绸绫缎做成,平时很少穿。参加“古夜王”(布依语,意即“做鬼客”)或“赶鬼场”时,必须穿它。“扎万”为银制品头饰,它是由几十串银链吊着银制的太阳心、祭花心、鱼虾、小鸟、飞鹅等,组成一个半圆形。另外戴的耳环、手镯、戒指都是银的,这样的服饰和礼服在太阳光下显得光彩夺目。除礼服外衣料全部是自纺自织的蜡染布或布依纳锦,布的花样图案大多为太阳、波浪、鱼虾、花鸟、牛羊和古文字印章等。
恋爱婚姻
“赶表”是布依男女青年流行的公开社交活动,对未婚青年来说是寻找恋爱对象,对已婚青年,如果他们对父母包办婚事是满意的,那是为炫耀自己的唱歌才能,否则就是表示自己对封建婚姻的控诉和反抗。这种以对歌为主要形式的赶表活动,男方叫“浪哨”,女方叫“估场”(玩耍之意),赶表中,除唱情歌外,还有唱苦歌,告状歌和逃婚调等。时间一般在传统节日或散集后,青年人留下来,戴头帕的姑娘和小伙子分别站两旁,互相物色意中人,中间的媒介人叫“银雀”,某小伙子相中了一个姑娘,他的“银雀”就带着礼物“飞”到女方身旁,唱起“浪哨歌”:
我替兄弟传情意,这块蓝靛送给妹,
他望蓝靛染出色,他盼蓝靛染出光。
女方唱:
你从哪里来?你来自哪方?
山高路又远,你来做哪样?
吃过晚饭你就走,太阳落坡就回乡。
男方唱:
我从我家来,我来自我乡。
刀山我敢上,大海我敢闯。
听说你家有朵花,我们特地来采它。
如果姑娘同意,便回眸一顾,在其它小伙子的一片“呵嗬”声中和大家的目送下,男女双方走出人群,上山对歌,有的还吹木叶,男吹女唱十分和谐。双方了解感情后,征得父母同意,便可举行婚礼。
布依人结婚只是一个形式,并不“坐家”(男女双方不同居)。新娘接来后整天忙碌操家务,晚上织麻纺纱、直到深夜,从不主动进洞房,若有小姑者新娘就赖着和小姑睡,没有小姑的便挤着和婆母睡。这时,婆母和妯娌便强将新娘推推拉拉地送进洞房。不论新娘对丈夫是否满意,大都如此,新娘三、五天后又重回娘家。这种戏剧性的生活,直到新娘身怀有孕才告终。这时新娘才在丈夫家住下,称为“坐家”。于是新娘便戴上“假壳”表示少女恋爱时期结束,少妇当家理业时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