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义工
标题:
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
[打印本页]
作者:
阿權
时间:
2006-7-30 14:40
标题:
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
汉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主要是指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近4000年中,以华夏民族文化为基础,自然演化后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的服饰体系;或者说:“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是从夏商周时期到明朝,华夏(汉)民族所穿着的、具有浓郁华夏(汉)民族风格的一系列华夏(汉)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而非扣子,洒脱飘逸。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形制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史记》载,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麻布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纺丝,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黄帝时代冕冠出现,服饰制度逐渐形成。夏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逐渐完备。周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急剧变化,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习惯上都开始有了不同。冠服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 三千年间,汉人服装的基本特征是没有变的,这种服饰制度一直延续到清初。1644年明朝灭亡后,在与南明的战争中,清朝统治者为了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维护满洲贵族统治,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族服装,强迫人民“剃发易服”(“剃发”也作“薙发”),这使得汉服逐渐消亡。今天人们看到的“APEC会议装”和旗袍、长衫、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非汉族传统的民族服饰。 辛亥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之后,人们的思想趋于西化,改穿西式服装,没有恢复汉服。但在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又重新倡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 日本和服 在日本的奈良时代,也即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律令制度,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当时他们还模仿唐制颁布了“衣服令”。至今日本仍把和服称为“吴服”(和服是西方人所造,但日本卖和服的商店,一般称吴服),意为从中国的吴地(今江浙一带)传来的衣服。 朝鲜服装韩服 唐代时,新罗与唐朝交往甚密,服饰特点几乎与唐朝无异,李氏朝鲜中期之后韩服朝高腰襦裙发展,同汉服区别逐渐增大,但官服,朝服,礼服仍一直保留较多汉服制度,并随汉服变化而变化。 清朝统治结束之后,逐渐出现了恢复汉民族传统服饰的潮流。由于传统汉服已三百多年不使用,汉族人对其已无多大印象。今天我们只能从史料和考古上来获知,大致从反映明朝及明朝以前故事的古装电影和电视剧中看到汉服的样式。 其实不仅中国汉族各朝各代的服装都不同,中国55个少数民族各个时期的服装都是不同的。各民族的传统服装都是从古代发展过来的,这正是民族性与传统性的体现。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的代表。汉族服装又是汉族的文化的载体,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强烈的作用。推行汉服,有利于汉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我们可以逐渐在有民族特色的节日、盛大庆典、婚礼、寿辰、丧礼以及休闲时穿着汉服的礼服和常服。
作者:
奎木狼
时间:
2006-7-30 20:00
那种宽袍大袖的衣服,不利于劳动生产,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很多更有效的方式,何必对那些被时代淘汰的东西耿耿于怀?
作者:
退两步
时间:
2006-7-30 22:00
楼上的讲得对!
作者:
富豪旧书屋
时间:
2006-7-30 22:17
现在的服饰也不差呀!
作者:
阿權
时间:
2006-7-31 13:47
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的代表。 汉族服装又是汉族的文化的载体,在现代社会中, 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强烈的作用。 推行汉服,有利于汉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我们可以逐渐在有民族特色的节日、盛大庆典、 婚礼、寿辰、丧礼以及休闲时穿着汉服的礼服和常服。
欢迎光临 罗定义工 (http://wr0766.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