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南岗千年瑶寨依山而筑,坐西向东,位于海拔803米的山头上。瑶寨内有寨门、寨墙、碉楼和层层叠叠、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始终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样式、格局与气派,形成了千年瑶寨特有的农耕文化和瑶族文化。据说:古寨距今已逾千年历史,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排瑶聚居地。鼎盛时期,瑶寨有民居700多幢、1000多户、7000多人,有瑶山“首领排”誉称。解放后,尤是近年间,由于地方政府多次动员、组织石灰岩山区瑶民举家迁移和部份瑶民相继下山定居等原因,现山寨只留有邓、唐、盘、房四个氏族的200余人和368幢房屋。数百年来,他们和睦相处,亲密无间,是一个典型的文明、礼仪之瑶寨。
瑶山的一群阿贵和莎腰妹,此间早已盛装打扮,聚集在寨前一座用石头垒砌起的石门处迎候。按照瑶山习俗,凡有远方客人到寨,都有仪仗相迎。我们走近石门,阿贵公吹响了牛角号,还有1名阿贵公向天鸣放礼炮,以示欢迎。众多的莎腰妹一涌而上,分别为我们每人送上一碗瑶山水酒,这水酒当地人称为“虾公酒”,是瑶山用山泉、大米自行酿造,酒精度数虽然不高,但数量不少却也吓人。瑶族人热情好客,礼仪隆重,使大家受宠若惊,热泪盈眶,倍受感动。
沿着苍古的石板路拾级而上,主道两旁都是密密匝匝的古民居。这古民居多为青砖灰瓦,飞檐傲首,不少的瓦檐下还绘有长鼓、牛角、铜锣等瑶家信物。民居随坡顺势而筑,下面的屋顶多与上面的房屋地面等高,形成瑶寨独特的建筑。此外,瑶寨内尚有为数不少,但极具瑶族特色的吊脚楼。我们走进路边一间间瑶族民居参观,屋内多以粗大的杉木作柱,用木板分隔成或厅或房,屋中厅后间设有神台案桌,偏间多为火炉塘、石宕等。瑶家的卧室一般都很窄小,除摆放一张床外,没有太多的空间。卧室墙上却安有一尺见方的小窗,别小看这窗口不显眼,它的用场可大了。要知道瑶族素有以歌求爱择偶的习俗,每逢节日或农闲时节的晚上,未婚的阿贵便会来到心上人的窗口下唱情歌,莎腰妹如果不喜欢歌者,就会默不作声或从窗口递出火把,方便歌者知趣返回。如果莎腰妹看上歌者阿贵,双方就会临窗对唱,互诉衷情,或通过窗口递茶送烟的,以示相许。此外,这窗小狭窄的房子特别适宜山地气候,还具有夏天防蚊,冬天保温的作用。
“屋边这一排长长的木架是什么?”瑶族导游莎腰妹唐三妹告诉我们:这就是瑶山最原始的“自来水”。瑶族人在很早以前就懂得运用“水往低处流”的原理,他(她)们架起了一个个木架,用
当地盛产的茅竹,一段接一段地从山上引来汩汩清泉水,再接入到每家每户的厨房里,瑶族人的聪明才智,追求生活的完善,令众人赞叹不已。
据考证:从元代开始,这里的瑶寨就实行“瑶老制”管理。瑶老制是由瑶寨老辈的天长公、头目公、管事头、掌庙公、烧香公、放水公等各姓瑶老组合成的议事组织;是瑶寨最高的权力和决策机构。其管理的“法规”,就是沿袭瑶山多年来自然形成的“习惯法”。凡遇瑶寨大事要事,必须召集各姓瑶老讨论商议,方可作出决定。从某种意义上看,这原始、纯朴的做法,反映出历史上瑶寨民主、团结和进步的一面。瑶寨最后一任瑶长邓卖尾八公,在建国初期曾聘任连南县政府参事室参事,并作为瑶族代表赴京,接受过伟人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尽管其早年间虽已去世,但末代“瑶王屋”的桌、椅、神台、祖先牌位等实物,至今仍极其完整地保留下来,仍可让游人在观赏中感受到昔日瑶长的威严和瑶老制的文明。
石棺墓
晕。。。楼主打错字了,系连南不是连平。
欢迎光临 罗定义工 (http://wr0766.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